从硬件选型开始,打造一台真·全能软路由
折腾有风险,搞机需谨慎。
想看配置过程,可以去看这篇文章的“系统安装与基础配置”小节。
📌 背景
上次装了一台软路由,还为此写了篇文章,不过很快学校放暑假了,这台软路由就拿到了工作室,开学之后不想再搬回来,这样就得自己重新组装一台放在宿舍。
上次装的软路由,实际在宿舍使用的时候,也发现了一些问题:
- ❌ 天线固定在机器上,机器在桌子下面放台式机的格子里,导致信号被上方的桌面遮挡,只要离开桌子,信号就快速减弱,设备到床上就几乎不可用。
- ❌ 主机体积小导致散热能力有限,温度高。桌面下方放置台式机的区域很大很高,没有利用起来,也没能保证散热。
- ❌ 主机准系统和 CPU 的价格还是有点高。
这次除了基本需求外,还新增了一个需求:
- ✅ 多开 KVM 虚拟机,但是主频要求不高。
这就要求处理器核心数多。
所以,这次我考虑从硬件选型开始,组装一台软路由,这次不仅要满足需求,还要着重解决使用问题,同时尽可能压缩成本。
🛠️ 硬件清单
首先说明的是:这绝对不是最好的软路由硬件选择,想抄作业的需要注意一下。接下来解释我为什么这样配。
组件 | 型号/规格 |
---|---|
主板 | 全新 X99 DDR4 寨板(C612 芯片组) |
CPU | E5-2650L v3(65W TDP) |
内存 | 8GB DDR4 2133MHz REG-ECC |
系统盘 | 傲腾二代 16GB |
数据盘 | 西数绿盘 480GB SATA |
网卡 | 板载 Intel 千兆网卡 + PCIe 双口 Intel 82576EB 网卡 |
无线网卡 | 联发科 MT7922 / AMD RZ616(支持 Wi-Fi 6E) |
电源 | 200W TFX 电源 |
机箱 | 鞋盒 |
系统 | ImmortalWrt |
为什么这样配?
CPU
刚开始我买了 R5-1400 和 A320。它的性能足够,但是核心数少且单核水平太低,不满足我的业务需求。我需要的是多核心。
考虑到功耗和实际负载,我们就可以挑选低频多核的 CPU。满足条件的便宜 CPU 主要就是 16 核 32 线程的 D-1581 ,以及低功耗 E5 系列。便宜的 D-1581 主板主要是 PCDN 主机退役拆机,再一批一批上架而来,均价 200 块左右,都是火神革命品牌,但这个牌子早就跑路了,不仅没有售后,主板资料甚至非常稀少。我买了两块 D-1581 主板,全部点不亮,而新的在售主板贵的要死,无奈放弃了这个方案。
然后就是低功耗 E5 系列。我在对比了很多家店铺之后,发现有一个店铺的 2650L v3 只要 33 块,33块可以获得 12 核 24 线程,以及 2.5 GHz 不算太低的主频和仅仅 65 W 的 TDP。至于 X99 主板,正规主板太贵,新的寨板和二手寨板价格差不多,不如直接买全新的,不仅稳定还能有售后保障。
2650L v3 只能使用 DDR4 内存。主板到手后我发现我的普通条点不亮,于是又买了一根 8G REG-ECC 的内存。刚开始只是试试能不能用,只买了一根,卖家还问我为什么不买两根组双通道来着。
硬盘
系统盘方面,ImmortalWrt 只需要几十 MB 的硬盘空间,选择十几块的 16 GB 傲腾二代,划分 8GB 交换空间,剩下 6GB 左右还能直接作为额外空间安装软件包。
数据盘方面,我在闲鱼上看到只要 80 块的 480GB 西数绿盘,健康度还可以,于是直接买下。
网卡
网卡依旧是老朋友:82576 + MT7922。不买 AX210 是因为它无法发射 5GHz 频段。
其他
电源选择 200W TFX 电源,其实整机功耗不会超过 100 W,但还是留出了足够冗余。
机箱直接选择了鞋盒,当然,我做了一些散热和加固,毕竟我得竖着放。
🔧 系统安装与基础配置
我就不重复介绍了,可以参照往期文章的内容。
🚋 KVM
ImmortalWrt 支持 KVM,也支持 QEMU 调用 KVM 使用,但是不支持 libvirt 管理。我采用的是 QEMU 官方的 Docker 镜像来运行虚拟机,管理方便,也可以使用 VNC 远程调试。以下介绍在 Docker 上创建 KVM 虚拟机:
重启到 BIOS,打开 CPU 虚拟化功能。
参照往期文章的内容,安装 Docker。
在网页管理界面中切换到“系统”-“软件包”,点击“更新列表”,等待完成后在“过滤器”中搜索
kvm
。
安装
kmod-kvm-x86
,然后根据 CPU 厂商的情况,选择kmod-kvm-intel
或kmod-kvm-amd
。安装完成后重启。重启后,如果存在/dev/kvm
文件,则说明安装成功。参考 QEMU Docker 项目仓库的 README 文档,拉取镜像并启动容器。
在映射出来的 noVNC 中控制虚拟机。
💡 功耗与稳定性分析
我还没找到在系统内查看 CPU 实际功耗的方法,我也没有购买功率测量插座。这次的负载比上次高很多,CPU 持续满载的功耗在 65W,算上网卡和其他硬件功耗,整机运行功耗应该在 80W 左右。
但是实际运行的效益是远大于多出来的功耗的,所以仍然是很值得的一笔投资。
📝 写在最后
虽然之前装过软路由,但这次从硬件选型开始,中间面对很多兼容性上的问题,再一步一步解决,还是学到了不少新知识的。也许之后可能还会有第三台软路由,也许不会有,但无论如何,探索精神不灭,装机的道路也不会停止。
如果对你有帮助的话,欢迎分享给更多人。如果有什么需要补充或者修正的地方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,感谢大家。
- 标题: 从硬件选型开始,打造一台真·全能软路由
- 作者: GT610
- 创建于 : 2025-09-23 11:27:14
- 更新于 : 2025-09-23 15:09:18
- 链接: https://gt-610.dpdns.org/2025/09/23/build-my-second-x86-router/
- 版权声明: 本文章采用 CC BY 4.0 进行许可。